2014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工作回顾及2015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15-01-04 信息来源:洪山区政府办公室 字体: [ ]

  区长 陈新垓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是武汉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综合实力和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着力推进“大学之城”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公共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我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区、湖北省科技创新先进区,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区评估验收。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调整、稳增长,区域经济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我们强力推进重大功能区和项目建设,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培育市场主体,保持了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85亿元,增长10%;公共财政总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分别达到107亿元和45.91亿元,增长11%和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8亿元,增长1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推动核心商圈提档升级,以商贸、金融、科技服务等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群光二期、武大珞珈创意体验馆投入运营,瑞泰人寿、西部证券、英飞迪尼基金等金融企业区域总部落户洪山,中铁科工、湖北能源等商务楼宇正在招商,街道口、梨园等商圈特色进一步突显。促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值216亿元,增长20%。武汉创意天地美术馆正式开馆,南湖创意产业园被评为全市首批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园区、武汉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全面落实工业倍增计划,先进制造业发展稳中提质。全年完成工业投资67.5亿元,增长12.5%;新增规上企业12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57亿元,增长14%。7家企业12个产品被评为湖北省名牌。通用武钢配套等2个项目建成投产,利德智能装备、亿童文教等8个项目开工建设,上海国利、美嘉等5个企业入驻通用园区。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围绕产业发展重点,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创新投资模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3亿元,增长15%,投资总量在全市中心城区排名第一。加强项目跟踪和服务,65个区级重点项目推进顺利,南国雄楚广场等项目已经建成,中建三局城市综合体、五环广场等进展较快。做好招商引资基础工作,全年签约街道口城市综合体等重大项目11个,实现招商引资总额216亿元,增长70%;实际利用外资1.85亿美元,增长25%;完成外贸出口3.82亿美元,增长11%。

  重大功能区建设扎实推进。青菱高科技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编制完善园区各类规划12个;完成房屋拆迁61万㎡,新增园区开发面积5平方公里;一期29万㎡还建房基本达到入住条件,二期、三期还建房已经开工;康宁路等3条道路建成通车,青菱湖西路等11条道路开工建设。杨春湖高铁商务区建设取得新成效。积极配合市土地储备中心,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商务区二期已拆迁房屋27万㎡,站前广场170亩土地正在招商。完成天兴洲生态绿洲村民搬迁安置摸底核查工作。

  服务企业工作不断加强。坚持并完善企业便利直通车服务制度,全面优化工业、服务业项目审批新流程,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提供政策咨询、要素保障等全方位服务。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2820户、注册资本102.1亿元,分别增长25.5%和135.9%。丰富银企对接形式和内容,扩大洪山区春风行动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区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科技企业融资担保资金规模,企业融资难现象有所缓解。

  (二)抓创新、促融合,“大学之城”建设稳步推进

  坚持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整合区域资源,深化区校合作、校企合作,着力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大学之城”特色进一步显现。

  创新创业氛围日趋浓厚。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家;5家企业在新三板成功上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03亿元,增长22.2%。加大对文化创意、软件与信息化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扶持,投入专项资金1200万元,重点支持11个重大产业化项目和10个新兴产业化项目。认真落实“黄金十条”,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新建校企对接产学研合作基地6家、企业研发机构6个;实现专利授权量3700件,技术合同年成交额35亿元。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全面落实“青桐计划”,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3.9万㎡;新建大学生创业基地2个,总面积达1.03万㎡;新增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团队)63个。

  区校融合步伐不断加快。制定“大学之城”建设工作方案,促进区校深度融合、互惠发展。切实改善校园周边环境,投入9000万元完成华农、湖工大等大学周边道路、绿化工程,全年为辖区高校解决环境整治问题50个。推动区校资源共享,7所高校专业博物馆、3所高校图书馆分时段免费向社会开放;与武汉理工大共建的游泳馆、体育馆让市民共享;与地大合作建设游泳馆;为华科大海外留学生提供实习基地。深化区校人才交流,14名人才(项目)入选“黄鹤英才计划”。强化项目引领,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高校优势,优化科技一条街空间资源,实施业态升级;奥林匹克一条街三期前期工作全面启动;武汉珠宝谷建设稳步推进,武汉宝谷珠宝交易中心建成开业;虎泉文化商业街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

  (三)抓建设、强管理,城区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以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加快更新改造步伐,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整治市容市貌,新型中心城区风貌日益彰显。

  深入实施城建攻坚计划。加大白沙洲、和平等薄弱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理顺微循环网络,完善保障性住房配套路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速。全年区级道路工程开工29项,完工19项,白沙五路、青菱中路、群光东路建成通车,工业四路、工业五路、白沙三路(白沙洲大道-青菱西路)主体工程完工。积极主动服务市级重点工程建设,全力做好二环线、雄楚大街改造、长江大道、李纸路、地铁7号线一期等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共征收房屋面积27万㎡。国内单体爆破量最大的红旗家具商场成功爆破,二环线关键节点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三旧”改造全面推进。创新“三旧”改造工作机制,变“部门推动”为“区街联动、协同推进”。全年启动旧城改造项目28个,征收房屋2716户、面积37万㎡。黎明社区洪发宿舍片等6个项目805亩土地挂牌和供地工作基本完成。积极整合土地资源,争取政策支持,卓刀泉村城中村改造(一期)土地即将挂牌,胜利等4个村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全年城中村动迁村民10934户,完成房屋拆迁191万㎡,还建房开工、竣工面积达115.3万㎡和115.2万㎡。

  生态文明建设纵深推进。加快山水园林城区建设,新增绿地面积24.3万㎡,三环线生态绿化带洪山段基本形成。建成珞狮南路、珞喻东路等13条绿色路网和10公里环湖绿道。人民群众期盼已久的幸福湾公园全面建成开园。建立湖泊保护和管理工作联动机制,综合治理水环境,首期1.5公里南湖岸线整治水下基础工程基本完工,完成龙王嘴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南湖北岸截污工程。完善城市排渍功能,烽火明渠和四新港大型港渠清淤工程全面完工,总投资3亿元的南湖连通港综合整治工程已经启动。强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完成武汉铁路局武昌南机务段、马应龙药业公司锅炉改燃工作,拆除各类小茶水炉29台。积极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黄标车淘汰工作全面启动。

  城市综合管理取得明显成效。扎实有效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全国爱卫办暗访和技术评估。深化“城管革命”成果。完善以市容环境为重点的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武汉火车站等窗口单位综合整治。健全全天候、全覆盖的清扫保洁网络,巩固提升主次干道、窗口地带保洁水平。大力实施渣土污染、占道经营、房屋立面、集贸市场、“五小”场所等专项整治,大城管综合排名取得较好成绩。继续保持打击违建高压态势,全区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设212处、12.3万㎡,实现新增违法建设零增长。优化交通组织,加大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力度,努力缓解区域道路拥堵现象。

  (四)抓服务、惠民生,居民生活持续改善

  坚持民生优先、守住底线,完善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体等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治理机制,立足当前办实事,全年用于民生领域支出25.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53.3%。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统筹推进就业创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28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28人,困难群体再就业139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与武汉理工大合作建成武汉洪山大学生就业市场。着力满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保障性住房全年开工10200套,基本建成11100套,分配入住7800套。加快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社会保险参保登记净增45178人。全面实施“三级”救助体系,实现困难群体救助全覆盖。新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3家,新改扩建社区养老院7家,新增床位700张。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扩大整合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洪山实验幼儿园、湖工幼儿园进入政府办园序列。坚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教育基础设施,保利南湖小学、建和中学等4所学校新建工作已经启动,街道口小学、武珞路小学等8所小学标准化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建立洪山教育云服务平台,完成5所试点校校园网改造工程。洪山高中、关山中学顺利通过市级课改验收。石牌岭高级职业中学成功创建省级示范中职学校。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洪山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正式成立;完成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和1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新建5家医联体,白沙洲三级综合医院合作建设框架协议正式签约。单独二孩生育政策全面落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一场两馆”综合服务功能,新增文体场馆近6万㎡,建成2个社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个体育健身中心。组织公益性文体活动近300场,免费放映电影300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科普、档案、民防、统计、国防教育、民兵和预备役建设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工作健康发展。

  文明创建工作全面展开。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寻找“100位身边好人”活动,洪山好人张龙、袁晓燕荣登中国好人榜。“本禹志愿服务队”被评为“最美志愿者”。充分发挥辖区高校、大单位、驻军部队作用,扎实开展对标创建,极大提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迎检工作水平,我区再次被评为省、市级文明城区。

  社会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创建市级“幸福社区”19个,提前完成老旧社区“幸福社区”创建工作。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基本完成14个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扩大视频网建设覆盖面,安装整合社区监控探头1467个、路灯302盏。保持对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及时处理突出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保持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六五”普法、法律援助等工作深入开展。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全区没有发生Ⅱ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和重大药害事件。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五)抓效能、转作风,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总要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在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以及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转变工作作风,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强化履职尽责管理,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坚持定期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推进协商民主,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认真执行人大决议,高度重视人大政协议提案办理工作,全年办理“创新养老模式,推进养老事业健康发展”等议案、建议226件。推进行政权力清单建设,全区15类2641项权力清单、程序清单和责任清单如期全部公开。发挥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主渠道作用,全面公开部门预决算,及时回应“区长信箱”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全力支持辖区高校、科研院所、部队以及托管区域发展。

  政府改革持续深化。遵循“大部制”改革工作思路,全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总体实施方案初步拟定。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完成区街(乡)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工作。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街道所属事业单位由原来的31家整合精简到20家。着力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环境,行政审批事项减少15项,精简率为11%。

  政风行风明显好转。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狠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省委巡视组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全区性会议减少15%,区政府发文减少12%,解决了老旧社区基础设施不健全等一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坚持厉行节约,严格预算审查制度,全区“三公”经费同比下降13%。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深化“治庸问责”,坚决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全年共问责143人。深入开展预算执行审计、重大工程项目同步跟踪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

  区政府承诺的10件实事全面完成。

  各位代表,2014年,我们主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实属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和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开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洪山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一是经济增长的亮点不多,产业结构还不合理,财税增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度较高,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对全区经济的主导、拉动作用还不明显。二是在推进“大学之城”建设过程中,创新要素整合、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还有差距,区域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大学之城”建设的层次还不高。三是基础设施承载力不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交通拥堵、道路建设、环境整治等问题仍然突出。就业、教育、食品安全、养老等民生工作离群众期盼还有差距。四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有的政府部门行政效率不高、服务基层和群众的意识不强,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能力不足。对此,我们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从宏观环境来看,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总体复苏态势难有明显改观。我国经济在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面对新常态,我们必须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既要全面理解、准确把握新常态的科学内涵和深刻要求,又要结合洪山实际,与时俱进的抓好各项工作,勇于担当适应新常态,竞进提质实现新作为。一是要充分认识新常态下洪山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变化,立足我们已经取得的发展经验、物质成果和改革成效,深刻分析未来我区面临的新形势,谋划新发展,探索新思路,科学编制好“十三五”规划,使“十三五”规划成为科学指导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指南。二是要围绕解决洪山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以政府自身革命带动主要领域改革,更大力度推进简政放权,更大力度落实各项改革举措,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新的发展动力。三是要围绕“大学之城”建设,深化顶层设计,进一步突出创新驱动,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四是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把经济工作着力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洪山经济的支撑作用,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五是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多做群众期盼的事情,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区人民。

  201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大学之城”建设,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强化创新驱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着力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宜居洪山;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确保全面完成区“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

  2015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大学之城”

  强化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辖区高校(科研院所)在基础研究领域的优势,认真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大力支持与洪山支柱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技术创新。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引导和组织企业、高校院所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建立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金融资本共同构成的产业化战略创新联盟。全面落实省“科技创新十条”和市“黄金十条”,充分释放科技创新潜力。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区为契机,整合挖掘辖区知识产权优势资源,研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成果。建立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的利益分享机制,力争2015年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00项,技术合同交易额35亿元以上。强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帮助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全年新增孵化面积1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分阶段做好企业上市培育工作,力争科技企业上市实现新突破。

  推动区校深度融合。以“三横”(长江大道、雄楚大街、南湖大道)和“三纵”(白沙洲大道、珞狮路、民族大道)区域内的大学为重点,依托现有资源,完善区校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区校空间、产业、文化和公共设施等方面融合。深入推进大学集聚区建设工程,将大学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纳入城区总体规划,逐步构建一流的区校建设管理一体化新格局。科学利用高校现有土地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和区校共建力度。推动科技一条街提档升级,着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等新业态;加强奥林匹克一条街三期、地大珠宝科研大楼、宝谷创业大厦等特色街区项目建设,积极打造“环大学文化经济带”。充分利用文明创建的良好成果,促进高校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良性互动和有机融合。完善高校公共设施师生与市民共建共享机制,推动高校图书馆、博物馆进一步向社会开放。

  努力构筑人才创业高地。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和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洪山英才计划”和“黄鹤英才计划”,全力扶持一批高技术、高成长的创业企业。深入推进“青桐计划”,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项目贷款贴息、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知识产权奖励等各项支持政策,积极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政策咨询、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创业指导,全力推动大学生参与全民创业,以高校创业培育企业、扩大就业、形成产业。全年新增大学生创业基地面积2000㎡,引进和扶持100家科技型初创企业。

  (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规划引领、市场主导,进一步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完善和修订重点功能区、重要区域的控制性详规,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科学谋划经济新常态下推进洪山发展的思路、举措和重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逐步降低传统房地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充分挖掘高端商务、楼宇经济、科技服务等方面的增长潜力,着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以商圈和杨春湖高铁商务区为重点,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依托群光二期、武大珞珈创意体验馆等载体,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生活性服务业,着力推进722双恒科技文化园项目,增强街道口商圈辐射力。加快正堂IBO时代等项目建设,提高国电长源大厦、华电金融大厦等楼宇招商门槛,积极引进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创业投资机构等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壮大梨园地区金融、电力总部集聚区规模。围绕动漫、网游、服装设计等产业,进一步完善文化创意产业链,加快武汉创意天地二期等项目建设,推动南湖创意产业园突破性发展。积极配合市国土规划部门,加快杨春湖高铁商务区拆迁和项目建设进度,全面启动一期土地招商工作。

  以青菱高科技园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工业结构。积极融入“大光谷、大车都”,按照“产城一体、错位发展、生态宜居”的建设理念,加快青菱高科技园区建设步伐,基本完成20平方公里范围内房屋拆迁工作,基本建成园区骨干路网,基本完工一批产业项目。完成园区内近100万㎡的房屋拆迁任务和二、三期还建房土建工程,同步启动四期还建房建设。完善园区路网及配套基础设施,建成通用大道洪山段,实施青菱湖湖岸整治、环湖绿道及通用大道绿化带等生态建设工程,启动建设企业服务中心。加快武大科技园、中船重工等项目建设,力争上海通用武汉基地核心配套园区内宝钢、韩国浦项等项目建成投产。充分发挥现有服务平台的辐射拉动作用,培育壮大电子信息和软件企业,开工建设联想“智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2%。

  坚持项目带动,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招商引资政策,更加注重招大引强,促进土地、楼宇等要素向骨干企业、优质企业倾斜。做好重大前期项目的跟踪与服务,力争马应龙研发及药品流通基地、湖北创意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围绕全区产业重点和功能布局,利用城中村改造产业用地、大型楼宇等现有资源,精心谋划和组织重大招商活动,积极引进文化创意、电子商务、信息消费、高科技服务等企业总部落户洪山。全年招商引资总额增长 5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以上,外贸出口增长8%。

  (三)强化城市建设管理创新,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完善城区基础设施体系。服务全市建设大局,主动做好拆迁安置等工作,配合建设武咸公路高架、新武金堤路、地铁7号线一期、杨泗港长江大桥等重点工程。积极争取市级投资平台支持,新建机场三路、丁字桥南路、园林路等重点工程,完善区域道路主干网和地下管网。健全区级道路建设机制,强化街道在道路征地拆迁工作中的主体责任,着力推进以白沙洲(含南湖片)片区及和平片区为重点的道路网络建设。新建沙湖港北路、黄家湖西路等道路,续建白沙三路(青菱西路—烽火路)、铁机路、机场二路(珞狮南路—幸福路),基本建成白沙四路、长征三路等道路,完成珞梁路、南湖新城路、马湖四路等地铁配套道路前期工作。

  加大“三旧”改造力度。按照城区功能和产业层次双提升的原则,编制完善重点区域“三旧”改造详细规划,分片推进、分期实施。积极推行货币化安置方式,加快街道口、虎泉文化商业街、珠宝谷等片区项目土地整理储备和房屋征收工作,重点实施街道口A区、珞珈山酒店等8个旧城改造项目,完成中建三局片等4个项目的供地工作。加强工作调度,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多措并举,加快三环线内城中村综合改造步伐,全年完成建和等2个城中村土地挂牌和青菱等2个村改造规划方案报批工作,拆迁城中村房屋60万㎡,还建房开工90万㎡,竣工80万㎡。

  持续深入推进“城管革命”。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机制,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城市管理常态化、精细化、长效化。加大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人行天桥、广告招牌、垃圾容器等保洁力度,强化铁路沿线、集贸市场、城中村等薄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推进房屋立面、渣土污染、架空管线等专项整治。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建设1座环卫车辆停保场,基本完成地埋式垃圾中转站区域布局。稳步实施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对辖区新增主次干道保洁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推动数字化城管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处理水平。加强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质量监管。建成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库。完善交通综合协调机制,努力缓解街道口等重点区域交通拥堵压力。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加大以湖泊为重点的水体保护力度,始终对违法填湖零容忍。继续实施重点湖泊岸线整治工程,完成南湖岸线整治2.8公里、汤逊湖岸线整治0.95公里,分两年完成野芷湖西侧2.7公里岸线整治任务。积极推进南湖连通港综合整治,加快龙王嘴污水处理厂尾水箱涵和夹套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严厉打击非法采砂行为,全面推进武金堤江滩整治和砂场搬迁工作。落实天兴洲生态绿洲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生态绿洲开发进程,启动天兴洲村民整体搬迁工作。继续推进三环线绿化建设,加大社区绿化投入,全年新增绿道15公里,新增绿化面积25万㎡。

  坚持低碳发展。积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落实以控制细颗粒物为重点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综合整治汽车尾气、工地扬尘、餐饮油烟等环境污染突出问题,基本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严格执行环保准入标准,严禁高能耗、高排放行业新上项目。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运行监测,强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严格管控,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

  (五)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强化政府就业服务职能,重点做好城中村改造村民的就业和培训工作。全年新增就业11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00人,困难群体再就业1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积极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加强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大对残疾人的帮扶力度,重点抓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探索完善社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管理新模式,开工建设区社会福利院,新建社区养老院4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5家。

  加快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公办幼儿园建设布局,构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继续推进小学标准化和素质教育特色校建设,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加大新建学校建设力度,建成东方雅园小学、建和中学等3所学校,开工建设北港小学等5所学校,改扩建石牌岭小学和卓刀泉小学,保证适龄儿童有学上。推进高中优质多样化和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推进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完成洪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回迁工作。开工建设白沙洲三级综合医院,支持武科大医院创“二甲”。严格执行生育政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继续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加快区级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完成文化大厦及“一场两馆”后续工作,建成2家洪山健身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区文体中心对社会全面开放。强化文体市场服务和监管,保障文体产业有序发展。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积极组织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等活动。广泛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职工和残疾人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弘扬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探索建立志愿服务信息化工作平台。认真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切实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加大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力度,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积极做好新一轮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工作。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合法权益。重视统计、民防、外事、侨务、对台、档案等工作,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进一步推进社区规范化管理,理顺社区职能,完善社区工作事务准入机制,切实为社区减负增能。加快推进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完成第六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孵化发展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20家。全面推行阳光信访,坚持法定途径优先原则处理信访问题,落实首办责任制,及时妥善处理突出信访问题,引导群众依法逐级走访。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综合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健全指挥统一、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切实提高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监督,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高度重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推进食品药品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体系建设,确保辖区人民饮食、用药安全。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辖区社会安定和谐。

  (六)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定下来的事雷厉风行,看准了的事一抓到底,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大力克服懒政、怠政,严厉惩处公务人员失职、渎职,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执行力。落实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章程开展活动。加大对辖区“三大单位”和托管街乡的服务支持力度,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政府决策、执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解决好一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完善决策咨询机制,注重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确保政府决策合法合规。

  深化政府内部改革。全面完成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科学界定部门职能,理顺职责关系,合理确定内设机构。着眼于高效便民,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拓展政务服务中心功能,推进政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建设区、街、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健全完善财政运行机制,实行全口径预算体系,增强预算刚性约束。认真开展事业单位职员制试点工作。

  强化对行政权力监督和制约。完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大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力度,防止权力滥用。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逐步建立常态化监督制度。创新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模式,完善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跟踪监督。适时开展政策落实情况、财政资金使用效果审计。完善村集体经济监管工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2015年我们将集中力量办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10件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1、投入100万元,对168个“三无”(无业主、无物业、无管理部门)水箱进行清洗,对部分破损严重水箱进行维修更换。

  2、投入230万元,对122个老旧小区实行绿化兜底养护。

  3、投入1200万元,改造背街小巷道路6万㎡;安装路灯300盏。

  4、投入500万元,为社区巡逻民警配备50台电动巡逻车;改造30个老旧社(小)区监控设施。

  5、投入350万元,为35个社区各新建一个社区消防室,各配备一台电动消防车以及相关消防设施器材。

  6、投入400万元,新建5座地埋式垃圾中转站。

  7、投入400万元,开展文化惠民活动50场(次);选择辖区部分游泳场馆,暑期免费对中小学生开放;为社区配备、更换体育健身路径50套。

  8、投入300万元,完成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

  9、投入300万元,将全区患有四类重大疾病且家庭成员月均收入低于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困难群体纳入大病救助范围;将四类重大疾病门诊报销救助限额由1万元提高到3万元。

  10、投入200万元,对全区单亲贫困母亲及其子女实施就学资助、健康和生活援助;投入150万元,建立区级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志愿者服务培训中心。

  各位代表!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做好2015年工作,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区人民,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状态,坚定信心,奋发图强,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共同为建设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幸福美丽新洪山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名词解释  

  1、春风行动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区政府每年拿出区财政专项补贴,联手担保公司为部分辖区中小企业提供银行贷款及利率补贴。

  2、黄金十条:2012年,为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武汉市借鉴美国硅谷、斯坦福大学、中关村等世界知名园区和高校的经验,正式出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10条新政,旨在充分释放在汉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活力,为其提供更多自由空间、解决后顾之忧。

  3、青桐计划:是武汉市政府推出的,旨在为鼓励和支持在校或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创业而量身定做的,鼓励大学生到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的十条优惠政策。

  4、黄鹤英才计划: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营造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武汉市委市政府计划在2011—2015年,有重点地引进和培养100名左右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或领军人才,1000名左右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5、三旧: 分别指的是“旧城、旧厂、旧村”。

  6、黄标车:是高污染排放车辆的别称,是未达到国Ⅰ排放标准的汽油车,或未达到国Ⅲ排放标准的柴油车,因其贴的是黄色环保标志,因此称为黄标车。

  7、“五小”场所: 指规模较小的旅店、浴室、美容美发厅、歌舞厅、网吧。

  8、一场两馆: 即指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的洪山文体中心(武汉理工大学体育中心),包含体育场、体育馆及恒温游泳馆。

  9、八项规定:即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10、四风: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11、大部制:即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12、洪山英才计划:2014年,为加快打造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区,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建设新型中心城区、“大学之城”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中共洪山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实施“洪山英才计划”。通过申报评选方式,选出洪山英才和区管专家。

  13、大光谷、大车都:武汉2049年的远景赢商网规划描绘了城市发展大纲,在武汉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布局了四大工业板块(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大临港)。“大光谷”板块涉及东湖高新区、江夏区、洪山区南部地区,总面积达2316平方公里。“大车都”板块涉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阳区、蔡甸区、汉南区全域及江夏区、洪山区部分区域等6个行政区,总面积1491平方公里。

  14、健身路径:是指在一系列健身器械上完成各种指定健身动作。

  15、四类重大疾病:恶性肿瘤、尿毒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附件:

站点地图智能问答
版权所有: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政府 | 鄂ICP备05009168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0076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110038
主办单位:武汉市洪山区政府办公室 | 承办单位:洪山区大数据中心 | 联系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300号 | 邮编:430070
政府各机构联系电话 | 网站技术支持:027-87678380 | 网站运维邮箱:htfw@hongsha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