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字号 :  | 
发布时间:2005-07-12 09:50 |  来源:区统计局办公室区统计局办公室

2004, 全市人民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多项经济指标创近年来最好水平。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长加速。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9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增幅提高2.4个百分点,创7年来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亿元,增长5.2%,提高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903亿元,增长17.8%,提高5.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950亿元,增长13.0%,提高0.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744.649.7变化为5.346.248.5,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6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3%。其中,食品上涨7.4%,居住上涨5.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2.3%,烟酒及用品上涨1.7%,衣着下降0.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下降1.4%,交通和通讯下降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3.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0%。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90%,生活资料价格下降2.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4.5%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17.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63.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1万人。年末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4.2%,比上年末下降0.44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农业总产值165.65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种植业产值95.98亿元,增长7.9%。全年粮食产量131.46万吨,增长15.4%;棉花产量2.57万吨,增长23.1%;油料产量19.29万吨,增长12.8%;蔬菜产量567万吨,增长1.4%

  生态林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年造林面积达8.18  千公顷;当年育苗面积3.0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4.1%。幼林作业面积14.2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4.5%,成林抚育面积38.56千公顷,比上年增长5%

畜牧业、水产品产量全面增长。全年生猪出栏217.19万头,增长4.6%;家禽出笼4712.07万只,增长1.5%;牛奶产量8.82万吨,增长8.3%;禽蛋产量17.31万吨,增长4.1%;水产品产量38.82万吨,增长3.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33亿元,增长1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538.89亿元,增长21.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678.34亿元,增长26%。其中,国有经济总产值692.78亿元,增长37.9%;集体经济总产值63.39亿元,增长21.4%;股份制企业总产值535.77亿元,增长24.1%;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总产值334.76亿元,增长10.2%。重工业增长明显快于轻工业增长,全年重工业总产值1217.44亿元,增长29.2%;轻工业总产值460.90亿元,增长18.3%。轻重工业结构由上年的29.071.0变为27.572.5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3.5,比上年提高21.9个百分点。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604.30亿元,增长24.5%;利税总额232.20亿元,增长28.4%,其中利润总额115.90亿元,增长50.9%

  建筑业稳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70亿元,比上年增长18.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4403.39万平方米,增长12.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突破性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2.20亿元,增长27.5%,增幅比上年提高14.4个百分点,达9年来最好水平。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23.28亿元,增长30.2%;更新改造投资185.10亿元,增长25.3%;房地产投资233.30亿元,增长37.6%

制造业投资明显快于其他产业。全年第一产业投资8.16亿元,下降18.2%;第二产业投资219.66亿元,增长34.6%,其中,制造业投资196.03亿元,增长35.0%,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23.8%,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560.26亿元,增长29.4%

非国有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64.9%,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

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市58项市级重点工程完成投资额205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到24.9%。武钢新三号高炉、百威34万吨啤酒扩建、东风本田汽车一期工程等项目竣工投产,武钢二冷轧、二硅钢、神龙汽车二期等项目顺利推进。

 

五、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79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全年房地产施工面积2439.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7%;竣工面积702.29万平方米,增长2.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08.91万平方米,增长1.4%

商品房市场需求旺盛。全年销售商品房658.08万平方米,增长21.2%,商品房销售额165.59亿元,增长47.2%;商品房空置面积121.71万平方米,下降  33.9%。全年存量房交易6.17万起,建筑面积615.78万平方米,交易产价53.36亿元。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0.58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批发零售业788.35亿元,增长12.0%;餐饮业128.82亿元,增长19.9%;其他行业43.41亿元,增长1.4%。从各种经营业态零售额看,百货商场增长4.7%,超级市场增长26.1%,专业店增长19.5%,专卖店增长11.4%,便利店增长14.8%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42.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出口19.31亿美元,增长30.4%;进口23.67亿美元,增长43.0  %

外商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新批合同外资额16.66亿美元,增长64.5%。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5.2亿美元,增长20.6%

对外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汉港经贸合作洽谈会·武汉周、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湖北·武汉台湾周和华创会等活动。全年实现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1.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0%

 

八、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

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835.1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3%。其中,铁路538.00亿吨公里,增长10.1%;公路58.52亿吨公里,增长3.6%;水运238.01亿吨公里,增长8.9%;航空0.65亿吨公里,增长15.0%。全年客运周转量317.62亿人公里,增长19.2 %。其中,铁路213.00亿人公里,增长21.4%;公路60.45亿人公里,增长5.7%;航空44.17亿人公里,增长31.1%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4.97亿元,比上年增长6.2%。市话局用交换机容量232.7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343.70万户(含小灵通用户),增长27.96 %,其中住宅电话用户150.6万户,下降0.23%;移动电话用户数454万户,增长27.9%。年末,互联网拨号上网用户达21.43万户。

旅游业不断壮大。全市旅游景区(点)32家。其中 4A 级旅游区6家。旅游星级饭店三星级53家,115家,其中,五星级6家,四星级13家,共有客房14993间,床位27482张。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31.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0.15%接待海外旅游者人天数68.96万人天,增长25.13%国内旅游人数2607.05万人次,增长24.23%。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02.71亿元,增长26.88%。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26亿美元,增长34.04%。国内旅游收入192.24亿元,增长26.51%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达288.60亿元,比上年增长25%。地方财政收入129.21亿元,增长29.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4.02亿元,增长29.3%。地方财政支出163.85亿元,增长19.9%

金融行业运行稳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513.7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9%。其中,企事业存款余额1582.13亿元,增长15.2%。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854.95亿元,增长17.9%。贷款增幅高于存款1.4个百分点,存贷差增幅有所缩小。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688.8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101.27亿元;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122.65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262.69亿元。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53.46亿元,当年新增167.90亿元。

保险业市场继续扩张。全年保费收入46.06亿元,增长11.5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2.99亿元,增长40.07%;寿险保费收入33.07亿元,增长3.28 %。全年保险赔付支出13.17亿元,增长28.16 %。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7.84亿元,增长45.42%;寿险赔付支出5.33亿元,增长9.12%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城市排水、自来水管网、“川气入汉”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城区自来水普及率100%。全市用气用户数为128万户,其中,管道煤气用户为60万人。当年新增燃气用户3万户,气化率92.0 %,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年用电量185.58亿千瓦时,增长3.8%。其中工业用电111.27亿千瓦时,增长2.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8.11亿千瓦时和3.60亿千瓦时,分别增长0.5%38.0%

全年新、改、扩建道路76条,对21条道路实施黑色化改造。全年改、扩、建等级公路257.96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 4752.22公里,比上年增长6.35%,其中等级公路3755.08公里,增长8.33%。公路路网密度62.26公里/百平方公里,增长6.35%。年末,空中航线102条,拥有公交线路224条,公交客车960辆,专线车4503辆,出租车12137辆。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循礼门地下通道、井岗公铁立交和绕城公路东北段实现通车。

大力实施“绿满滨水、显山透绿、景观道路、亲民绿化”四大工程,新建环城森林生态工程80公里、机场路绿化工程17.8公里、新、改、扩建14个城市公园、20个游园,新增7个公园免费开放。年末,全市拥有公园32个。完成60条城市干道绿化改造。全年中心城区植树62万株,市区垂直绿化 10.35公里。

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全年限期治理老污染源30 项,排污口整治11 项,噪声达标区累计达到48片,共143.2平方公里。全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5.4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9.9 分贝。城区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0.13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日均值0.044毫克/立方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9.3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0.42 %,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7%

 

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市611岁人口入学率为99.99%。年末,全市共有幼儿园624所,增长0.48%,在园幼儿10.83万人,增长5.74%小学1192所,下降6.07 %在校学生57.8万人,下降7.31 %普通中学 531所,下降1.30 %,在校学生 54.3 万人,下降1.58 %;职业学校57 所,下降13.64 %在校学生3.40万人,增长9.41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1所,与上年持平,在校学生5.09万人,增长22.08%普通高等学校52所,增长8.33%在校学生61.58万人,增长25.55%继续教育发展较快,成人高校在校学生数15.71万人, 增长6.59%。加强教学条件的改善,扩建、改造中小学危房9.25万平方米,新改扩建中小学学校竣工面积31万平方米。

科技事业取得新突破至年末,全市已累计建成5 家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和29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全年科技部门实施的科技计划项目1087项,其中地方科技计划项目287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800项。全市登记科技成果181项,评定市科技进步奖110项,其中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108 项。全年专利申请4200件,授权专利1600件。全年技术市场签订各类技术合同 3100项,合同成交额33亿元,比上年增长8.9%

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011 家,比上年增长14.8%,高新技术产业当年实现产值641亿元,增长14.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26亿元,增长13.9%。累计民营科技企业3800家,比上年增长8.6 %,民营科技企业当年实现技工贸收入310 亿元,增长10.71 %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至年末,全市有文化馆17个,公共图书馆17个,博物馆16个,艺术表演团体17个。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8%99.8%。专业文艺持续繁荣,全年艺术表演团体创作并上演剧(节)目14台,其中获国家奖的有8个、获省级奖的有4个。《三寸金莲》等一批优秀作品获国家奖励。社会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全年开展群众性大型文化活动次数19,组织开展“武汉·中法文化年”活动。成功举办武汉国际文化产业博洽会和第六届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完成对盘龙城、昙华林、红楼等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利用规划。市直博物馆、纪念馆接待观众数73万人次。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27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08, 病床床位3.2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17万人,其中医生1.99万人,护师、护士1.81万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2.50人,病床5.2张。全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为329.99/10万人,五类免疫接种率均超过97.5%,郊区达到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比率为90%,新增42.3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城区达到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比率为100%,以街道为单位,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为100%,食品卫生监督覆盖率99%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在国内外的各项比赛中,全市运动健儿共获得7枚金牌,其中世界级金牌4枚,国家级金牌3枚。全年开展全市群众性大型体育活动56次,成功承办了奥运会亚洲男子足球外围赛决赛。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出生稳定在较低水平。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85.90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05.93万人,占51.65  %;女性人口379.97万人,占48.35%。人口出生率7.50,人口死亡率9.39,自然增长率-1.89;计划生育率98.94%,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生活明显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64.05元,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955元,增长13.1%,其中现金纯收入3166元,增长15.8  %。受食品价格上涨、居民在外用餐消费增加等因素影响,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略有上升。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95%,比上年上升0.3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0.04%,比上年上升0.84个百分点。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4.25平方米 ,比上年末提高0.33平方米 ;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37.56平方米,比上年末提高 1.75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区居民家庭拥有家用电脑41.60台、空调器120.40台、移动电话104.60部。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83.9台、固定电话70.8部、移动电话44.6部、影碟机42.2台。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年末,城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单位1.94万家,比上年增长13.74%;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167.08万人,增长8.8%。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90.50万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0.8万个,帮助困难群体就业1.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共156.2万人。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户次数146万户次,人次数达370万人次,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启动农村低保工作,近5万名农村特困群众享受低保。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85%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6738张,收养15476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0.43万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83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5亿元。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项产值、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计算增幅时以上年年报数为基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下载] [打印] [关闭]

站点地图智能问答
版权所有: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政府 | 鄂ICP备05009168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0076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110038
主办单位:武汉市洪山区政府办公室 | 承办单位:洪山区大数据中心 | 联系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300号 | 邮编:430070
政府各机构联系电话 | 网站技术支持:027-87678380 | 网站运维邮箱:htfw@hongshan.gov.cn

./t20050712_226974_ap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