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键盘声”到“碗筷声”,在洪山区通惠社区,一间由网吧改造的食堂,每天飘出的饭菜香成了老人们最安心的信号。200平米的空间里,不仅解决了“吃饭难”,更藏着政府、企业、社区多方协作的民生智慧,让“舌尖上的养老”充满温度。
通惠社区是个混合型社区,困难群体集中,空巢、独居老人居多,“买菜难、做饭累”成了共性难题。“要是有个食堂就好了”,老人们的念叨,成了社区心里的事。
多方合力啃下“硬骨头。街道牵头找到闲置网吧(位于困难人群集中区),武昌首义学院主动免租三年,节省10余万元成本;施工中遇天然气接入障碍,社区协调开发商、天然气公司实地勘察,最终接通天然气,替代液化气罐消除安全隐患;区政府、民政局、街道全程指导,社区跟进施工安全,广美集团负责运营。
细节里藏着“贴心密码”。每天10余种荤素搭配,65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等享9元套餐(一荤一素一汤),试营业时根据问卷调整热干面口感、增加清淡菜品;专人监管食材新鲜度,垃圾日清,社区联合物业维护环境;增设生鲜市场,菜价低于周边,实现“就餐+买菜”一站式便利。
从“网吧”到“食堂”,改变的不仅是空间功能,更是养老服务的落地思路——民生服务不必“高大上”,把“一顿饭”办实、办细,就能让老人感受到最朴素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