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号:无 |
信息分类: 其他 |
|
发文机构:天兴乡党政办 |
成文日期:2015-04-24 15:04 |
|
名 称:关于印发《关于开展软弱涣散村级组织集中 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 |
乡属各部门、各村:
《关于开展软弱涣散村级组织集中整顿工作方案》,已经乡软弱涣散村级组织集中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洪山区天兴乡委员会
2015年4月24日
关于开展软弱涣散村级组织集中整顿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着力提高服务群众工作能力,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根据乡党委、政府部署要求,决定在全乡范围内开展软弱涣散村级组织集中整顿工作。为确保集中整顿取得实效,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电视问政为契机,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村“两委”换届选举成果,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针对当前软弱涣散村组织突出问题,着力加强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村组织建设和以党组织书记为“领头雁”的班子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村组织骨干队伍依法办事和服务群众能力,进一步规范和健全“三资”管理制度,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切实发挥村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二、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坚持聚焦问题、标本兼治,推动基层党建重点项目落实,着力完善组织体系、提高组织能力、发挥组织作用、落实组织保障,加快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把每个基层组织都建成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集中整顿和全面建设相结合。以落实电视问政“十个突出问题”整改为契机,对软弱涣散问题严重的村组织,集中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开展集中整顿,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同时,全面落实基层党建重点项目,推动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坚持重点整顿和动态调整相结合。对重点整顿的村组织,逐一建立工作台账,逐项明确整改措施,实行责任包保,领导直接联系,加强跟踪管理,限时整改到位,转化一个销号一个。对新出现的软弱涣散村组织,及时纳入重点整顿范围,建立经常性发现、定期排查、整顿提高、转化销号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所有软弱涣散村组织全部转化提高。
坚持治标和治本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对村干部违纪违法、“三资”管理混乱、宗族宗教和黑恶势力干扰渗透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出重拳、下猛药,坚决整改到位。坚持抓常、抓细、抓长,着力加强组织架构、运行制度、“带头人”队伍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立软弱涣散村组织转化提高的长效机制。
通过扎实开展集中整顿工作,促进软弱涣散村组织得到转化提升:
班子协调有力。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两委”班子团结协调、谋事干事,引导、服务和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强,维护、推动社会和谐稳定本领高。
管理民主规范。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民主自治机制不断完善,决策科学,运行规范,管理民主,村各项工作在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上有序运行。
经济健康发展。发展思路清晰、切合实际,形成具有特色和发展后劲的主导产业,经济持续发展,村民群众稳定增收,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区平均水平。
农村和谐稳定。社会矛盾排查机制健全完善,各种纠纷得到有效化解,无重大刑事、治安和信访案件,乡风文明,村容整洁,邻里和睦,秩序良好,社会稳定。
群众满意度高。群众反映诉求渠道畅通,根本利益得到有效实现,工作业绩得到群众充分肯定。
三、整顿问题及对象
(一)整顿问题。除2014年度对村“两委”考核结果反馈和村“两委”换届中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外,主要包括8个方面类型:
1、党组织班子配备不齐、书记不能胜任现职、工作处于停滞状态的;
2、党组织“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组织制度不落实,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好的;
3、村级组织不健全,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运行机制不完善、制度不落实、作用发挥不明显的;
4、村“两委”干部依法办事能力不强,服务意识、能力素质、作风形象较差,打白条、吃拿卡要、截留、克扣、冒领惠民资金,侵吞征地拆迁补偿款、损害群众和集体利益的;
5、对党员疏于教育管理,党员宗旨意识淡薄、党性原则缺失、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的;
6、村级“三资”管理混乱,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村干部贪占、挪用集体财物、违规买卖集体土地等侵占集体“三资”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薄弱的空壳村;
7、宗族宗教和黑恶势力干扰渗透严重、社会治安问题和信访矛盾纠纷集中的;
8、存在其他情形需要整顿的。
(二)整顿对象。全乡3个村组织整顿工作全覆盖。根据2014年度对村“两委”考核结果和结合去年村“两委”换届中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以及对照上面8个方面的类型,确定部分软弱涣散村实行重点整顿。
四、整顿措施
针对软弱涣散村组织的形成原因、表现形式,有针对性确定整顿措施,切实提高整顿工作的实效性。
1、强化教育管理。围绕健全组织体系、优化党员队伍、强化社会治理、推进依法办事、发展集体经济等方面,对村党员干部和骨干党员分批分类进行培训,严格“三会一课”制度,实施党员“双育计划”,提高履职尽责、服务群众的能力。大力推广“四民工作法”,全覆盖建立村务监督管理指导委员会。认真开展村党组织书记“一定双评”工作,对评定档次为不合格的党组织书记予以调整。
2、加强“三资”监管。指导村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资产清理登记、合同管理等系列“三资”管理制度,规范审批程序,加强审计监督和财务公开。同时,加大村级行政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力度,提高财会人员专业技能。
3、强化投入保障。加大对软弱涣散村级组织的投入保障力度。按照每个村每年5万元落实党建工作专项经费,指导和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拨付、管好用好5万元村级惠民项目资金。从党建力量、活动阵地、运行经费和人员报酬等方面加大投入,建立常态化的经费投入和保障制度。
4、掌握社情民意。定期深入村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听取基层群众对整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涉及村组织软弱涣散问题举报件后,要在3个工作日内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组织部,实现查处、回复率100%。
五、方法步骤
整顿工作从4月开始,到12月底基本结束,具体分为四个阶段。
(一) 前期准备阶段(4月底前)
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软弱涣散村组织整顿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党委班子成员联系点;结合“三在”工作机制要求,在软弱涣散村组织派出驻点工作组;制定全乡软弱涣散村级组织整顿工作方案,明确整顿方向、方法步骤、完成时限和工作要求。
根据职能职责提出整顿工作具体措施办法,分类制定加强组织建设、规范“三资”和财务管理等规范文件。结合“三在”工作,集中选聘中层干部到村挂职“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帮助指导对口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成立由党委书记“挂帅”的工作专班,对所辖村组织进行摸排清理,实事求是分析存在的问题,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研究确定重点整顿对象,并逐一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登记造册。乡党委班子成员牵头,吸纳“三在”驻村干部,对每个村派驻不少于3人的整顿工作组,实行包点联系、驻村整顿。
(二) 集中整顿阶段(4月底—6月上旬)
对重点整顿对象,按“一村一策”推进实施,分别制定整顿工作细化方案,明确整顿问题、整顿措施和整顿责任人及整顿完成时限,并在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公示。乡党委要把整顿工作纳入党委会“必须研究”事项,建立周例会、月通报制度。落实领导班子成员包保责任,指导驻村工作组蹲点开展工作。重点整顿对象逐个建立“问题清单”,实行“倒排工期、限时销号”管理,确保“整顿不到位、领导不脱钩、驻村不撤离”。
对没有纳入重点整顿的其他村组织,乡党委也要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明确完成时限,落实班子成员和工作组驻点督促整顿。
(三)年中考核阶段(6月中旬)迎接区软弱涣散基层组织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集中考核,确保突出问题得到整改落实。
(四)巩固提高阶段(7月—10月)年中考核和电视问政后,对软弱涣散整顿工作开展一次“回头看”,查找工作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推进重点问题整改落实。持续推进软弱涣散整顿工作,强化跟踪转化和管理,巩固软弱涣散整顿成果,结合各项制度规定出台,进一步规范村组织管理和运行,确保全部转化提高。
(五)年终验收阶段(11月)年底对整顿工作进行自查,由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对照整顿工作台账,结合群众评价结果,对每一个软弱涣散村组织的整顿转化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验收,验收通过后即可销号。对问题未转化、群众不满意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六、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对部分村级组织软弱涣散问题的整顿既是解决“十个突出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基层党建、夯实基层基础的重要契机,各村组织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稳妥地做好整顿工作。
(二)全员参与、明确责任。乡党委是软弱涣散村组织整顿工作的责任主体,乡党委书记是抓整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村挂点班子成员是直接责任人,村党组织书记是具体责任人。乡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乡整顿工作的统筹协调、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
(三)扩大宣传、营造氛围。强化舆论监督,加大反面典型通报力度,发挥监督警示作用,促进整顿工作深入开展。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综合运用新闻报道、先进经验宣传等形式,充分反映整顿工作的进展和成效,为整顿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站点地图智能问答
版权所有: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政府 | 鄂ICP备05009168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0076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110038
主办单位:武汉市洪山区政府办公室 | 承办单位:洪山区大数据中心 | 联系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300号 | 邮编:430070
政府各机构联系电话 | 网站技术支持:027-87673391 | 网站运维邮箱:htfw@hongsha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