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区洪山街道办事处先建、李桥、汤逊湖村村庄规划(2023-2035年)》解读
2025年3月31日,洪山区人民政府第119次常务会议研究批复了《洪山区洪山街道办事处先建、李桥、汤逊湖村村庄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三村规划》),现就《三村规划》编制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湖北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规程(试行)》、《武汉市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等文件要求,强化村庄规划对乡村各项建设的约束、引导作用,统筹安排村庄各类资源,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洪山街道办事处组织开展了《三村规划》编制工作,并经过深入调查评估、反复论证衔接,广泛征求区直、市直相关部门、专家学者、村民代表及社会公众意见建议基础上,报请区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一是统筹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由于先建、李桥和汤逊湖等3村位于都市区边缘,区位良好、发展势能巨大,但也位于生态控制线内,被赋予了生态保护的使命。两者不可偏废,因此《三村规划》编制之初便明确了重点任务,即因地制宜地统筹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探索两者协同发展的路径。通过全面的深度调研,在上级规划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明确了“微改造”的村庄发展建设模式和“建筑规模不增加、建设用地规模有减少”的规划原则,成为《三村规划》编制的基本准则。
二是统筹空间整合与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乡村产业发展都要求空间的适度整合与合理布局。先建和李桥村现状用地空间破碎、产业发展有限的状况,通过国土空间整合和用地布局优化来促进资源利用与产业发展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依托。《三村规划》以此为目标导向,推动三生空间重构,并通过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支撑村庄产业发展;汤逊湖村以水域为主,河湖岸线、景观资源丰富,村湾虽有一些可优化利用的用房和空间,但湾子较小。因此,如何利用这些特色景观资源和空间促进村庄产业发展是规划的重点。《三村规划》以此为目标导向,盘活存量空间与用房,通过功能升级来推动村庄产业发展。
三是多方意见征集确保实用性。规划的实用性在于满足各项约束条件、平衡各方利益。《三村规划》编制践行上下协调、多方主体全过程参与的规划理念。在《三村规划》编制初,开展全面深度的村庄调研和民意征集,在初步成果形成后,多次组织座谈会、咨询会,邀请省市专家和政府部门指导,并通过“两上两下”的方式征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与村民代表的意见,为寻求各方共识不断完善方案。
规划充分响应国家和省、市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根据中央、部委关于村庄规划编制的要求和省市关于村庄规划编制的技术规程与导则,按照控制型村庄的规划编制要求,立足“建筑规模不增加、建设用地规模有减少”的“微改造”方式,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的思路,编制《三村规划》,形成了以下5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是现状评估。对村庄发展的现状进行系统评估。先建村区位良好,生态本底优良,湖泊岸线等资源禀赋较好,对垂钓、户外休闲、体育运动、研学康养等经济活动的吸引力不断加强,但还面临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协同不够、资源利用与产业发展不足、土地利用效率不高、村庄人居环境水平亟待提升、道路交通与公共服务设施有待改善等问题;李桥村区位良好,生态本底较好,村集体有一些商业用房获取经营收益,但还面临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协同不够、空间支离破碎、存量建筑功能转型升级、人居环境水平亟待提升、道路交通与公共服务设施有待改善等问题;汤逊湖村区位良好,湖泊岸线和景观资源良好,对水上娱乐、渔家文化创意、特色商业、文化餐饮、网红消费、康养休闲等经济活动的吸引力不断加强,但还面临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协同不够、资源利用与产业发展不足、村庄人居环境水平亟待提升、道路交通与公共服务设施有待改善等问题。
第二部分是上位规划分析。对《武汉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2024年9月颁布的《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优化方案》、《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三线一路“保护规划》、《武汉市黄家湖保护详细规划》等上位规划进行了分析。3村的村庄规划编制需充分考虑以下三点要求:一是3村绝大部分或全部都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外,应按农村地区编制村庄规划,先建村还应落实相应的耕地保护任务;二是3村位于生态发展区,需以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在遵循生态空间管控要求的基础上,可准入生态友好型项目,进行适度开发与建设;三是充分落实武汉市汤逊湖湖泊保护和湖泊“三线一路”规划对保护线内建设管控的要求。
第三部分是村庄发展目标与策略。《3村规划》按照3村区位条件和现有产业基础,定位各自发展目标及实施策略。
《3村规划》将先建村定位为“都市田园汇”,立足其良好的区位条件、优美的湖泊风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鲜活的渔歌文化,打造生态、文化、健康、研学等农文旅全面融合的产业发展格局;确立了“既要民生改善、又要绿水青山”的总体发展策略和三生空间的具体发展策略:在生产空间上,实施耕地集并,腾挪规整现状经营性建设用地推动功能升级;在生活空间上,进行零碎宅基地的就近集并,综合实施“留、改、并、建、拆”的居民点改造,并根据居民需求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在生态空间上,坚持生态用地不减少、生态品质有提高的原则,规整生态斑块、联通生态廊道并加强生态足迹的连续。
《3村规划》将李桥村定位为“趣在李桥”,打造“湖畔行、花间游、田间戏”的宜居宜游村庄;依托其良好生态本底与存量集体物业,引入主题乐园功能,打造亲自游憩、节庆花海等主题片区,并通过存量物业的功能升级发展商业服务;确立了“既要民生改善、又要绿水青山”的总体发展策略和三生空间的具体发展策略:在生产空间上,实施耕地集并,腾挪规整现状经营性建设用地推动功能升级;在生活空间上,进行零碎宅基地的就近集并,综合实施“留、改、并、建、拆”的居民点改造,并根据居民需求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在生态空间上,坚持生态用地不减少、生态品质有提高的原则,规整生态斑块、联通生态廊道并加强生态足迹的连续。
《3村规划》将汤逊湖村定位为“湖畔绿中行、度假慢生活”的宜居宜游村庄;依托其湖泊水体、秀丽湖景、独特水岸风情等特殊资源,结合其渔家文化,通过引入魅力风情水街和康养休闲功能,将其打造为都市休闲目的地;确立了“既要民生改善、又要绿水青山”的总体发展策略和空间重构的具体发展策略:对存量农房,综合实施“留、改、并、建、拆”的改造,并根据居民需求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强化水体等生态空间保护。
第四部分是村域空间布局和村庄详细规划设计。《3村规划》从产业发展指引、国土空间用途管控与用地布局、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规划、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村庄安全与防灾减灾、村庄居民点规划与建筑风貌引导等六个方面对3村的春雨空间布局进行详细规划设计。
先建村:产业发展方面,规划打造文化体育公园、田园湿地片区、文创活力片区、研学体验片区、康养休闲片区五个功能区,发展运动休闲、菜薹博览、生态垂钓、户外休闲、文创市集、研学体验、康养休闲等生态友好型产业;国土空间用途管控与用地布局方面,规划划定了生态控制区、一般农业区、村庄建设区、林业发展区和其他用地区共五个用途管控区,并根据村庄实际情况落实了耕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线,划定了村庄建设边界线,不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历史文化保护控制线、灾害风险控制线。在此基础上,落实了国土空间各类用地的布局,并细化了各类用地的具体管控规则;公服与市政配套设施规划方面,规划通过增设卫生室、文体活动场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日间照料中心、便民超市、公交站点、党群服务中心等完善了村内公共服务设施,并规划完善了道路交通、给排水、供电、电信、燃气、环卫等市政设施;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方面,规划基于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建设用地复垦、建设用地复绿、原地功能升级、宅基地复垦、宅基地复绿、农用地整治、生态修复等国土空间整治的空间范围、用地面积和实施方式;村庄安全和防灾减灾方面,规划增设了防灾设施和消防设施,梳理了安全疏散通道,按级别新增了应急避难点,以此提升村庄的防灾、减灾能力;村庄居民点规划与建设风貌引导方面,分村民小组,针对宅基地和农房提出了“留改并建拆”的规划设计方案,提出了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方案;建筑风格、色彩、体量、材质等方面,规划拟定了建筑风貌引导方案,推荐了三个适用的住宅户型,并对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提出了指引。
李桥村:产业发展指引方面,规划打造田园牧歌亲子园、四季花漾乐园、商业配套服务和品质生活共4个功能区,发展节庆服务、休闲观光、亲子娱乐、商业服务等生态友好型产业;国土空间用途管控与用地布局方面,规划划定了生态保育区、一般农业区、村庄建设区、林业发展区和其他用地区共五个用途管控区,并根据村庄实际情况落实了耕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线,划定了村庄建设边界线,不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历史文化保护控制线、灾害风险控制线。在此基础上,落实了国土空间各类用地的布局,并细化了各类用地的具体管控规则;公服与市政配套设施规划方面,规划通过升级村委会,增设卫生室、文体活动场地、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日间照料中心、村民活动广场等方式,完善村内公共服务设施,并规划完善了道路交通、给排水、供电、电信、燃气、环卫等市政设施;国土综合整治方面,规划基于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建设用地复垦、原地功能升级、宅基地复垦、宅基地复绿、农用地整治等国土空间整治的空间范围、用地面积和实施方式;村庄安全和防灾减灾方面,规划增设了防灾设施和消防设施,梳理了安全疏散通道,按级别新增了应急避难点,以此提升村庄的防灾、减灾能力;村庄居民点规划与建设风貌引导方面,分村民小组,针对宅基地和农房提出了“留改并建拆”的规划设计方案,提出了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方案;建筑风格、色彩、体量、材质等方面,规划拟定了建筑风貌引导方案,推荐了三个适用的住宅户型,并对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提出了指引。
汤逊湖村:产业发展指引方面,规划打造渔家文化创意区、水上娱乐休闲区、文化餐饮服务区、水生植物博览区、康养休闲区共5个功能区,发展休闲观光、水上活动、文化创意服务、康养休闲和餐饮娱乐等等生态友好型产业;国土空间用途管控与用地布局方面,规划划定了生态控制区、村庄建设区、林业发展区和其他用地区共4个用途管控区;村庄不涉及耕地保护线、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历史文化保护控制线、灾害风险控制线。规划落实了国土空间各类用地的布局,并细化了各类用地的具体管控规则;公服与市政配套设施规划方面,通过增设卫生室、文体活动中心、公共厕所、垃圾转运站、日间照料中心,改造提升村民活动广场等方式完善村内公共服务设施,并规划完善了道路交通、给排水、供电、电信、燃气、环卫等市政设施;国土综合整治与岸线修复方面,规划基于生态保护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农用地整治、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岸线修复、坑塘修复等国土空间整治与修复的范围、用地面积和实施方式;村庄安全和防灾减灾方面,规划完善防洪排涝设施、新增消防设施,梳理了安全疏散通道,新增三级应急避难点,以此提升村庄的防灾、减灾能力;村庄居民点规划与建设风貌引导方面,分村民小组,针对宅基地和农房提出了“留改并建拆”的规划设计方案,提出了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方案;从建筑风格、色彩、体量、材质等方面拟定了建筑风貌引导方案,推荐了三个适用的住宅户型,并对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提出了指引。
第五部分是规划实施保障。包括建设项目分期、政策保障、日常维护保障、规划实施公众参与机制、资金筹措等五个方面,加强机制保障,确保规划实施。
站点地图智能问答
版权所有: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政府 | 鄂ICP备05009168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0076号 | 政府网站标识码:4201110038
主办单位:武汉市洪山区政府办公室 | 承办单位:洪山区大数据中心 | 联系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300号 | 邮编:430070
政府各机构联系电话 | 网站技术支持:027-87673391 | 网站运维邮箱:htfw@hongshan.gov.cn